带“广东手信”回家过年背后的故事
明天,就是家过大年三十
告别一年的奋斗与求索
游子们带上喜爱的客乡特产
踏上回家的旅途
或繁或简的年货里
既有一年间与日俱增的思念
也有与家人、老友分享美好的年背j9喜悦
更有阖家团圆、故人重逢的故事美满
在外打拼,带什么当地特色手信给家人分享?我们采访了三位在广州拼搏的广东手信客乡游子,了解他们为家人选择广东土特产背后的家过故事。
广式腊肠
“打闹、年背嬉戏的故事场景历历在目”
小李是一名媒体从业者,今年是广东手信他在广东生活的第八个年头,广东海洋大学毕业后,家过他就一直留在广州。年背
“早年,故事父母就曾在广州工作,广东手信我对这里充满了向往,家过所以高考志愿中五个有三个选的年背j9是广州的学校,最终却被位于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录取了,不过幸运的是,毕业后我在广州找到了工作。”小李述说着自己与广东的故事。
小李告诉记者,工作以后,他回家过年都会带一些广东特产,品类每年都有些变化,但广式腊肠每年都会买。
“小时候,父母回家过年就会给我和弟弟买广式腊肠,与安徽的咸口不同,广式有些甜,风味不一样,弟弟很爱吃。”小李回忆道,“那时候,爸爸规定一人一片分着吃,如果弟弟端盘子,他总是会把切得厚的腊肠挑出,与较薄的间隔排列。然后一人一片品尝时,他拿到的就都是比较厚的,想来也着实有趣。”
与小李不同,小李弟弟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留在了老家,“说实话,我们每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可能他也不再爱吃广式腊肠,但是看到这个,童年时候兄弟俩打闹、嬉戏的场景就历历在目。”
海参鲍鱼盆菜
“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家人”
“带着广州买的年货回家,感觉像是把这一年在广州体验的所有美好都带了回去。”过年返乡前,志芳买了五大盒海参鲍鱼盆菜,偌大的后备箱装得满满当当。
志芳来广州打拼已有17年,从最初的纺织厂女工到现在的批发店老板,一路的摸爬滚打让她眉宇间多了几许英气,可讲起海参鲍鱼盆菜背后的故事,平日里的豪爽仿佛被一股暖流融化。
“08还是09年的时候,我们刚来广州没几年,我公公到广州看病,我家女儿也一起来了。在吃大排档时,她看着菜单问我‘鲍鱼’是什么鱼,我其实挺想点一份的,但看到一百多的价格,就犹豫了,当时手头真的很紧,就和她说这个鱼不怎么好吃。”志芳开始回忆。
后来,志芳与几个工友合作往外地批发服装,手头开始变得宽裕。那年过年,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买鲍鱼回家,“我和丈夫花了不少钱买了很多干鲍鱼,但可能由于我们厨艺欠佳,女儿吃了后竟说,‘果然不太好吃’”,志芳的忧伤中露出了一丝笑容。
前几年开始,鲍鱼的预制菜产品越来越多,志芳在见到各大广告后便买了一些品尝,其中一款海参鲍鱼盆菜让她爱不释手,过年时总会带很多箱回去。“一来,是想给家里小孩老人买点平时不太舍得吃的好东西;二来呢,以此纪念一下过去的艰苦岁月,警醒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亏待家人。”
封开杏花鸡
“希望不愉快能在品尝这只鸡后消散”
在回家过年前,老程特意去了趟肇庆封开,买了五只封开杏花鸡和一些封开杏花鸡做成的盐焗鸡和酱油鸡。
前不久,办公室讨论买些什么特产回家时,以往从不带特产回家的老程向同事们询问“带些什么好呢”。
一句“你今年吃过的最让你难忘的东西喽”牵住了老程的思绪。
“应该就是去封开出差时吃的鸡了。”老程陷入了沉思。
虽然广东有‘无鸡不成宴’的说法,但老程一家却几乎不吃鸡。
“我记得小时候有次生病,将近一个月才完全康复,病完以后,用我妈的话来说,我‘瘦得只剩皮包骨头’。”老程开始回忆。之后,老程母亲听说老母鸡有营养,一周炖两次鸡,而且还要求他把汤都喝下去,直到老程有一次喝吐。后来,经过几次激烈的争吵,程母放弃了继续逼迫他吃鸡喝汤。
“我当时很委屈,一直和母亲争吵,最后一次吵得很凶。但回过头来想想,当时家里本就因为给我看病而十分拮据,母亲为了我也确实不容易,我要是能多些体谅她就好了。”
虽然当时的争吵早已结束,但鸡再也没有上过老程家的餐桌,这仿佛成了老程和母亲间一道无声的伤疤。
老程告诉记者,那次吐了之后,闻到鸡的味道便想吐,“那种油腻感油然而生,但今年在封开出差时吃到的杏花鸡改变了我对鸡的刻板印象,鸡的油腻主要来自皮下面的那层油脂,而杏花鸡皮下几乎没有油脂,皮吃起来是脆脆的,它肉也很嫩,味道极其鲜美。”
“希望我和母亲当初因为鸡而产生的不愉快,能在共享这只杏花鸡后消散。”
祝所有漂泊异乡的游子
都能选出恰到好处的客乡风物
或共怀往昔
或共情美好
抑或共赴未来
【策划】严亮 周晓凤 麦倩明
【统筹】董玉 冼伟锋 樊静东 黄帼蓉 苏若晶 庹朝均
【见习记者】胡亦赟
【设计】曾梓毅
- ·全省绿美广东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研学班在梅举行
- ·梅州举办关爱妇女公益讲座暨城乡妇女“两癌”防治宣传活动:加强宣传教育 及时筛查干预
- ·严查“飙车炸街”!梅州公安持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 ·“梅州客家村镇银行杯”第六届广场舞·舞林大会推迟至6月份举办
- ·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梅州客家预制菜,这把“火”正烧得越来越旺
- ·东莞日报社一行到梅州日报社交流
- ·共赴一场书香之旅!梅州举行世界读书日·“阅享青春”阅读分享活动
- ·中日韩嘉宾共植“东亚文化之都友谊林”
- ·杨朝晖当选政协第八届梅州市委员会主席
- ·随到随检!今年以来梅州海关完成6台进口医疗器械查验,货值约3600万元
- ·2023年梅州市“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强化知识产权保障 有力支持全面创新
- ·税费春风添动力!梅州举行高新行业税费政策专题辅导活动
- ·19年如一日,用爱撑起一个家!记2022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蔡小群
- ·五一假期梅州西站加开临客列车
- ·梅州喜中双色球二等奖15注!奖金合计300多万元
- ·激活文化资源,赋能城市发展!梅州以建设“东亚文化之都”推动打造文化强市
- ·交通运输总体安全有序!春节期间,梅州旅客发送量达8.9万人次
- ·梅州《方案》印发,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 ·今天,你读书了吗?梅州市全民阅读活动、“绿书签行动”、版权宣传周启动
- ·项目投资增速全省第一!一季度梅州地区生产总值302.11亿元,同比增长4.1%
- ·这里过马路要小心!梅江一路一人行道红绿灯故障
- ·全市“国家安全大篷车乡村行”活动,今日启动!
- ·30幅作品将参加广东省选拔!第26届中日青少年书画交流大赛梅州赛区参赛作品评选会启动
- ·罗乐大桥至S333连接线灰尘弥漫,相关单位要求工地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 ·长沙汇达国际旅行社一行到梅州日报社参观交流
- ·经营主体有活力 外贸发展有动力!一季度我市进出口货物货值比增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