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号”任务完成,新纪录在南沙诞生
8月9日,大湾区号在我国最深海底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任务由中铁隧道局施工应用的完成AG超玩会入口超大直径盾构机“大湾区号”率先完成了全部1468环的掘进任务,顺利到达既定里程。新纪又一项新纪录在南沙诞生!录南
图片摄于南沙万顷沙镇深江铁路SJSG-2标项目工作井下88米处隧道
作为深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全长13.69千米,大湾区号项目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南沙侧、任务东莞侧相向掘进。完成
当天,新纪AG超玩会入口“大湾区号”盾构机率先完成掘进任务,录南标志着南沙侧的沙诞生盾构掘进任务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大湾区号珠江口隧道整体施工任务已完成三分之二。任务
俯瞰南沙枢纽站建设现场
深江铁路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该铁路线路正线长116千米,设计时速为250千米,途经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五个地市。
搭载全国首套智能掘进系统破解三大难题
中铁隧道局承建的2标段盾构法隧道长2930米。“‘大湾区号’已完成全部掘进任务,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盾构机拆解工作,并继续推进隧道内部结构施工。”中铁隧道局深江铁路2标项目总工程师许斌斌介绍。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施工面临三项世界难题:超长距离、超高水压、复杂地质。隧道水下最大埋深达115米,最大水压高达1.06兆帕,创下了我国海底铁路隧道最深纪录。
其中,2标段全长9.175千米,属于海底施工超长隧道;最大水压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0.6公斤的压力;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层软硬不均占比22%,断层破碎带占比17%,全断面花岗岩地层占比31%,岩性复杂多变,对设备性能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
俯瞰深江铁路万顷沙工作井
针对隧道特点,项目量身定制了超大直径(13.32米)的“大湾区号”泥水平衡盾构机。该盾构机不仅可承受1.2兆帕的最大水压,还配备小刀间距常压复合刀盘、可伸缩主驱动、超高压自动补偿、四回路保压、气垫直排掘进系统等多项创新科技,确保了盾构机在超高水压不良地质段进行连续、稳定、安全掘进。
“大湾区号”盾构机内部
施工过程中,建设者积极探索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践路径,搭载了全国首套工序化应用的盾构智能掘进系统。该系统以“八大智能”为核心,实现了盾构隧道施工一键启动“智能掘进”、预制构件“智能拼装”、生产调度“智能协同”、故障数据“智能诊断”、隧道结构“智能检测”等功能,有效助力工程高效优质推进。
穿越近21种地质及9条断层破碎带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4月,“大湾区号”盾构机掘进至F3-1断裂带,面临重大技术挑战。
项目团队制定了“智能检测+实时比对+自动调整+超前注浆”的技术方案。方案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和盾构智能掘进系统,实行“一环一策、动态管理”,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自2021年12月25日正式始发以来,“大湾区号”盾构机已依次穿越了近21种地质以及9条断层破碎带,期间还创下了单日掘进24米、当月最高掘进432米的好成绩。
“大湾区号”盾构机内部
深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这五座大湾区城市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对进一步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广州南沙发布
- ·梅州消防组织开展地震救援拉动演练
- ·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和欧洲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 ·赴一场“天下高香红茶”的茶事雅集,英德红茶香飘北京路
- ·过海要抓紧!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预计9月6日起停运
- ·梅州年,有文化味儿!
- ·文明之花绽放 生态文明之城共建共创
- ·过海要抓紧!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预计9月6日起停运
- ·2024年《开学第一课》:潜移默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劳动创造幸福丨派送温暖!梅州快递小哥在奔跑中传递“年味”,也收获幸福!
- ·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 ·又到山药成熟季 今年禾林景不同
- ·磷溪镇塔后村落:提升农房面目 刷新村落子颜值
- ·梅州市振兴乡村公益基金会等单位组织大学生到蕉岭开展主题活动
- ·《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即将收官 今晚播出“盛典篇”
- ·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 ·电白版《种地吧》来了!“95后”小伙返乡收获“兴农梦”